2017年1月5日-6日,由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和《中國信息化》雜志聯合主辦的“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年會暨智能制造示范培育30強高峰論壇”在北京萬壽賓館盛大召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 、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等相關部門以及“政、產、學、研、用、金、服”各界行業專家、社會精英人士等近300人出席會議。艾普工華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普工華”)作為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的副理事成員單位應邀參加此次活動。
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更好地落實《中國制造2025》各項政策,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在2016年征集智能制造領域技術支撐企業和優秀服務機構的基礎上,特遴選發布“智能制造示范培育30強、智能制造專利三十強榜、智能制造優秀供應商三十強,智能制造領軍人物”光榮榜。艾普工華作為國內數字智能·制造運營管理(MOM)領域的領先服務商,在本次年會中斬獲 “智能制造優秀供應商”獎項。
艾普工華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副理事長單位
艾普工華榮獲 “智能制造優秀供應商”獎項
全天的大會共有9個主題報告、三場專家對話、三個路演項目和智能制造示范30強發布等主要內容。
理事長、工信部華信研究院院長、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劉九如
劉九如理事長在致辭中著重指出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是一家旨在促進行業信息交流,推動企業創新合作,專注智能制造熱點問題研究,支撐《中國制造2025發展綱要》實施的產業聯盟組織。目前聯絡起活躍在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院士、專家和企業家,開啟相關調研和研討活動,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信息研究支撐。同時也分享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最新政策信息。
專家委主任、清華大學國家CIMS中心副主任范玉順教授
范玉順教授在致辭中強調,近兩年智能制造的概念如火如荼,但這一概念并不是炒作出來的,而是制造業的形態已經發展到了這一必然階段,借助專業論壇進行深入研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時,智能制造的相關技術和標準還遠遠沒有成型,值得大家進行研究和探索。
衛華集團總裁俞有飛
俞有飛總裁則指出,智能制造作為世界制造業領域大勢所趨的方向,值得中國制造型企業重視和深思。從2011年開始中國成為世界制造第一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中國制造業在物美價廉方面有競爭力,但在技術質量品牌上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要度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智能制造將是重要的抓手。
廣汽集團總經理助理鄭利苗
鄭利苗在致辭中表示百人會是非常好的平臺,通過平臺大家可以提高對智能制造的認識,統一這方面的思想,幫助我們理解國家的政策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針對國外技術壟斷現象,鄭總也分享了“自主聯盟、自主發展”的信息化工作體會并希望百人會的活動下一步盡快落戶到廣州。廣汽會積極配合做一些工作。
隨后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理事長、工信部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華信研究院院長劉九如和秘書長劉明雷為首批到會的專家委員和理事會員成員代表頒發聘書并合影留念。
劉九如理事長和專家委成員李伯虎院士、范玉順教授、劉強教授等等代表合影留念
劉九如和理事會成員浪潮集團、艾普工華、正益移動等單位代表合影留念
緊接著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專家委顧問、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做主題報告《智慧云制造中大數據技術研究、應用探索與實踐》;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教授董景辰解讀了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及2017年工作重點;工信部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胡靜宜發表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的專題演講;工信部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主任劉默從信息通信技術從業者的視角詳細闡述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信息通信技術怎樣融入到制造體系,給制造體系帶來智能化提升;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專家委主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網絡化制造實驗室主任范玉順教授在上午的大會最后則根據近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分享了《復雜服務網絡特性分析》的報告。
艾普工華市場&咨詢部總監楊凱先生為在場的嘉賓帶來《數字智能·制造運營管理(MOM),構建高績效智能工廠》精彩演講。
艾普工華市場&咨詢部總監 楊凱
楊總在演講中同大家分享了企業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運營模式的轉變,隨著個性化需求的不斷增加,對于企業來講需要打造柔性化的生產單元,快速換線,應對產品的短交貨期,制造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度也同樣在不斷升高,這對制造企業來講無疑是一次轉型的機遇也同樣是一次挑戰。
隨后,楊總以 “智能+制造”的兩個板塊解讀了艾普工華對“智能制造”的理解,人工智能制造業實現智能化的關鍵技術保障,使其深度融合面向產品生命周期的制造過程,以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制造系統為載體,在其關鍵環節或過程,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感知、學習、分析、決策、通訊與協調控制能力,能動態地適應制造環境的變化,從而實現運營成本、生產效率、研發周期、產品不良率和能源利用率的優化目標。
楊總還分享了艾普工華的“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構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在設計、供應、制造和服務各環節實現端到端無縫協作的智能工業生態。以“智能物流與供應鏈協同管理”、“柔性化智能生產管控過程”、“優化能源結構,節約成本”、“智能生產指揮,促進企業協調控制,關注制造過程”、“服務型制造轉型,關注產品后端服務”、“構建工業大數據分析基礎應用”和“通過實時數據驅動進行新一代人的價值”七個智能工廠核心業務場景解讀了在現階段和未來實現智能工廠的不同應用效益。特別是在智能工廠中,構建工業大數據基礎應用,以實時監控企業的生產運營狀態、決策分析預警、制造資源的壽命最大化、優化零件庫存和可用性、設備故障診斷、提升工藝研發質量和最優化產品質量等方面實際發揮企業的數據價值。
楊總分享了艾普工華近幾年以軟件整體解決方案牽頭單位交付的國家智能制造專項的情況,例如:三一重工、武漢瑞明、武重、東莞勁勝、三環鍛壓、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勝利精密和東方電氣等,更加清晰的看到“智能工廠”的實際應用效果。以集團性化UniMax? 平臺型產品體系和中小企業UniSmart TM 平臺型產品體系構建的數字化工廠案例,例如:江淮汽車、云內動力、納威司達、宇通精益達、太原重工、中車、中集、安普瑞思、開爾新材、明珠家居、中航工業成飛和沈飛、特變電工等。
最后,楊總分享了艾普工華針對智能工廠的建設步驟及要點,一共涉及6個步驟:智能制造需求分析?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分析?智能制造總體規劃?智能制造核心支撐系統建設?智能制造模式及經驗提煉?智能制造實施效果評估。逐漸實現人與人、人與裝備和裝備與裝備之間的協同。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產品不良率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為主要實施效果評估依據,成功構建智能工廠。
艾普工華通過智能制造基礎平臺(Mestar)在車間工業大數據、集團性擴展及快速客戶化擴展、車間云架構和移動應用、多層次業務與軟件制造數據集成、工業物聯網與自動化控制、全面的工廠建模及虛擬仿真等智能工廠業務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通過艾普工華的最佳實踐組件庫確保將相應行業最佳實踐融入企業實際需求中,在“十三五”期間,結合數字化工廠及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助力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會議間歇,楊總接受了央視記者的采訪,介紹了艾普工華在近幾年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艾普工華作為國內數字智能·制造運營管理(MOM)領域的領先服務商,近年來抓住“互聯網+制造”的契機,結合自身人才優勢及科研成果,持續針對生產管理涉及各業務領域按照不同業務模式、不同行業開展專門研究與創新。堅持聚焦“智能制造”的基礎環節——數字化制造與數字化控制,在多個智能制造專項的交付中逐步提煉出艾普工華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制造企業補課2.0、普及3.0、拓展工業4.0應用新模式,打造《中國制造2025》新標桿。